20.00

幼儿园教师大班中班小班教学区域活动个案案例综合观察分析与反思建议班级管理儿童行为性格心理资料word格式

电子版非实物
买一送一
  • 产品详情
  • 版权免责声明


>>>>>>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193份

>>>>>>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184份

>>>>>>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154份

>>>>>> 幼儿园综合案例分析287

===== 以下展示部分案例 文字内容 =====

==== 小班教学案例:玩沙的启示

我和孩子们去绿色家园玩轮胎,走到沙池旁,他们又停下了脚步,忽然我看见诚诚抓起一把沙,高高举起……说是迟那时快,我立即冲过去把诚诚旁边的幼儿抱走。这是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与其让孩子们好奇与期待,不如满足让他们好好满足一下。我决定把的户外活动内容改成玩沙。
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工具,大小不一的罐子,当然也少不了安全教育,通过讲故事《小熊的眼睛进沙子了》,叮嘱他们不能扬沙。“宝宝,找一件你喜欢的工具去玩吧!”话音刚落,孩子迫不及待的去选工具了。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有的孩子用小塑料蓝挖沙,开始挖不起来,尝试了几次以后他们改用大勺子,他们欢喜地跳了起来。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由想到了陈鹤琴说的:“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分析:
孩子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他的知识愈丰富,他的能力也愈充分。倘使我们不给他玩弄沙土,他不会知道沙土的性质……”在游戏中幼儿有了充分的机会和沙“零距离”接触,这能让孩子了解沙的性质,但沙在游戏中的运用也引出了新的问题。我以前害怕有危险,不敢让幼儿玩沙,可孩子的好奇心更强烈了,不了解沙的性质偷偷的玩更容易出危险。只有让孩子们在自己不断的尝试、失败、思考、再尝试中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联结。他们掌握了玩沙的技能,也学会保护自己。习得了直接的经验,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学习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在“沙滩”上玩沙把沙撒撒到别人眼睛里了。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亲身体会到了沙是一粒一粒硬硬的,会弄伤眼睛。其实,回顾整个案例,我更深一步地理解了陈鹤琴老先生“做”的内涵,它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孩子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孩子能做的,作为教师的我则一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陈老先生在其活教育理论中提到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实践这一理念时要重视幼儿在园生活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有了直接的经验,能体会到人做事肯定会碰到困难,能认识事物的性质。

=====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来了位小妹妹》

寒假过后,小朋友们陆续回到了幼儿园,这个学期,除了去年的“老生”之外,小二班还来了一位小新生——尚子钰,小家伙长着挺挺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用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不停的观察着身边这陌生的环境。
子钰对幼儿园的适应远比我们想象中快,小家伙在来园的天可以独立进餐、午睡;在我们发练习时,不停的嚷着:“我也要!”;加午点时早早吃完自己的一份,又跑来说:“还吃!”;每当你满足她的要求时,她会不停说:“谢谢”;她还会跟着我喊自己“小可爱”……小家伙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巧虎玩具和一块枕巾,她寸步不离的抱着这两件宝贝,似乎这些会使她感到安全。只有在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才肯将宝贝叫我保管,一会儿,玩够了,又会想起自己的宝贝,吵着要巧虎。
子钰的到来给我们小二班增添了许多生趣。我们在不影响活动进行的同时,根据她的喜好调整了部分活动安排,比如滑滑梯、看巧虎动画片等。小二班的小朋友也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位比他们整整矮了半头的小可爱。户外活动时,王雨婷轻轻的拉着她的小手,保护并陪伴她一起滑滑梯,张申川也加入了,她拉起小妹妹的另一只手。一向以热情着称的赵一凡也好想照顾小妹妹呀!小伙子拉起了妹妹的帽子,在老师们的劝阻下,才肯放开……爱是需要体验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大多数孩子缺乏关爱它人的实践和体验,只知道被爱,不知道会报。小子钰可爱而娇小,稍有不慎她可能会摔跤,这对照顾她的小班小朋友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班里的其他幼儿也纷纷自觉加入到照顾小妹妹的活动中来:陪她上厕所,帮她接水喝,送她小玩具……
短短的三天过去了,小托班于开班了,子钰也在奶奶的陪同下去了她的班级,那里有三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和一群和她一般大的小伙伴等着她。小二班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晚餐时,蔡老师说:“这看看还真有感情了,挺想小可爱的,托班放学时,她还来我们门口转了呢!”
是啊!小可爱,感谢你的友情客串,让小二班的小朋友得到了一次爱的体验,过了一把当哥哥姐姐的瘾!愿我的孩子们快快长大!

===== 中班案例:孩子喜欢告状

情节描述:“老师,他打我”,“老师,他不给我看书,“老师,他拉我衣服.....”,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是经常能碰到的。记得那天,汪佳豪又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孙旭又打我了。”一听到这话,我有点生气,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大战”了,每次有点小事,都要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而且次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他们俩的事情。每次事后,多次像他们讲道理,但依旧如此。
分析:
由于受孩子年龄各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的摩擦比较多。面对孩子的告状行为,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呢?分析孩子“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受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检举他人希望老师对他们的是非作出裁判,同时使自己能被老师信任。
我想无论怎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控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后来,当我问起事情的原因时,汪佳豪忙说:“是孙旭先打我的。”的确,对于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听到的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都会推卸责任,有时明明是先自己动手的,还说别人。而且他们俩人的位置也是离得很远,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过来了,他忙跟我说:“是汪佳豪自己先过去吵了他一下,然后孙旭也迫不及待吵到的。”真是原来如此。后来,我让这两个小朋友走到我这里,问起时,刚开始,他们俩个都说是对方,经过我再三追问,孩子一五一十的说出了原因,的确是跟刚才小朋友看到的情景一样。
所思所悟:
在班里这种事情很平常,假如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喜欢窥视他人秘密的不良心态,缺乏责任感和羞耻心。其次,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会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在工作中我始终觉得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提高是非的能力,会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下一篇:好玩的游戏,成长的孩子相关推荐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小班案例分析:咬人事件幼儿园案例:一个不合群的孩子中班语言活动《甜蜜的家》教学案例分析学习日志——吃饭的故事中班案例:孩子喜欢告状大班案例分析:不情愿的道歉案例:如何看待不善交往的孩子大班音乐活动《雨点沙沙》案例分析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 大班幼教案例:老师不在噢

大班幼教案例:老师不在噢
案例说明:
孩子们马上要入小学了,到了小学每节课之间都有10分钟的自由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课间十分钟,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设置了几次课间十分钟。
情况描述:
“好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十分钟后我们坐回水果队,然后我们来安排接下来的活动,好吗?看好时间噢!”为了让孩子们能更有时间观念,我在开始时反复给他们强调时间,通过观察现在开始的时间来计算十分钟后分针会指到哪个数字。教师在10分钟内也预设要观察孩子们是否在游戏中关注了时间的变化,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老师,*他老师来影响我做作业的!”“老师,%他说了难听的话!”“老师,#和?他们两个在玩区角!”……短短的几分钟,到处充满了报告的声音。此时我开玩笑地对孩子们说:“老师不在,现在老师不在噢!”我是想通过告诉他们现在老师不在,你们应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孩子们似乎理解了,随后来报告的人也少了,孩子们还会互相转告:“老师现在不在!”后,没有人再来向我报告了。
分析与反思:
通过课间十分钟的体验,孩子们从有老师在到自己处理事情,从报告别人到管理自己,在渐渐地过渡着。在小学和在幼儿园定是有区别的,我们老师不可能真的离开孩子。在10分钟里,当孩子出现反复来报告的时候,老师运用开玩笑的口吻来提醒孩子现在是课间十分钟,有事情老师都不在身边的。有的孩子会觉得很好玩,甚至初当我说现在老师不在而我明明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情时,个别孩子也会开玩笑的说老师应该去办公室里的。以后可以多让孩子尝试课间十分钟,在不断的条件刺激下,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为幼小衔接打基础。

----------

版权免责申明

免责.jpg